- 玉米又被“點名”了!
- 發布時間: 2017-03-14 點擊次數:811
-
近期關于玉米的新消息似乎沒有那么多,但大家偏偏十分關心玉米價格的情況,其實,關注行情波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玉米產業的整體格局。接下來的內容建議大家都看看,或許某一點,對您有用。
玉米成“網紅”,有何新舉措呢?
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召開記者會,農業部負責人就“農業供給側改革”答記者問。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指出,改革推進一年以來,我國籽粒玉米已調減3000萬畝左右,對政策性糧食庫存的消化起到作用。2017年,我國要繼續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累計調減總量爭取達到4000萬畝。
這也意味著,我國北方“鐮刀彎”地區等非優勢主產區,將被繼續調減1000萬畝種植面積,由此推動中國農產品(行情000061,買入)結構的調整。
以玉米為首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拉開序幕!
從農業種植結構上來講,糧食作物一直是一大主力。而在糧食種植中,玉米是牽動農業供給質量的重要作物。
不少農業研究者認為其原因在于進口玉米比國內玉米便宜,國內國際價格“倒掛”。而“倒掛”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產者能力問題,一方面則緣于2011年的玉米“托市”收儲政策。
于是,第一個舉措就是減少政策對玉米的干預。2016年,內蒙古和東北三省將以往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于是,僅黑龍江一個省份,2016年全年就調減了近2000萬畝玉米。玉米臨時收儲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真正關鍵的問題是?
玉米減少后,種什么?怎么辦?
那么,玉米減少后,要怎么調整?這才是許多人迷茫的地方。知道玉米要減少要調整,那怎么調整?
第一,要考慮種什么?
農業一大安全就是糧食安全。新世紀以來,中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出現了首次回落,減少104億斤,其中大部分是玉米減少造成的。那在玉米減少后,如何保證糧食安全?
1.就要發展可代替玉米的作物,比如大豆,雜糧、馬鈴薯等。
2.請大家注意,不是說玉米就一點不能種了,優勢產區的玉米是可以繼續種植的,但要注意質量和產量。
3.規模種植的朋友千萬注意,一是規模適度,沒有上過的項目不要盲目大面積上;二是提高規模經營的效率和質量,保質保量才能說話。
第二,要考慮產業調整。
什么是產業調整?比如,玉米種植面積減少后,相應帶動了玉米加工業的發展,而由此帶動整個加工業的發展。
所以今年特別重點關注加工業、三產融合項目,從政策上將會有很大發展推動力,而從空間上來講也有很大潛力。
第三,要提高經營能力。
這里說的經營能力,而不是種植能力。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越來越集約化、綜合化,單純的種養很少,產業鏈都要綜合發展。
所以你要去做產業鏈延伸,把產業鏈做起來,才有競爭力。
傳統農業之所以賺錢少就是因為生產方式,陳舊的生產方式使效率無法再提升。所以現在國家號召搞現代農業,規模經營,原來十個人的工作,通過機械一個人就能完成,而且產量質量都遠遠高于原來。
產量質量都得升了,盈利自然也就提高了;有了產量和質量,合作社的競爭力就提升了。
- 上一篇:CFT豬評:豬價跌幅收窄 東北局部小幅反彈(2017年3月1
下一篇:2017年3月14日豆粕大豆早盤分析摘要 - 返回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