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過去農村養豬,母豬斷奶時間一般是兩個月,條件好的農戶可提前斷奶,變成45天。自從引進外國豬種和飼養模式,斷奶時間大大提前,哺乳時間逐漸縮短;多理論的角度講,21天斷奶是效益最好的,一者可以盡可能利用母豬增加年產胎次,二者21天斷奶時,母豬生殖系統的恢復基本完成,可正常配種受胎,受胎率并不低。
前面曾提過一個豬場因配種過多,無奈臨時變成21天斷奶轉群,但因準備充分,這批豬成活率并沒降低。但也有一個豬場,老板聽從專家建議,強制性縮短為21天斷奶,但因場里硬件條件差,管理措施沒有跟上,導致斷奶后仔豬發病,造成很大損失。
多長時間斷奶,我認為可根據兩個依據,一是出欄指標,二是豬場條件。
如果要求每頭母豬每年提供25頭以上出欄豬,那就必須考慮早期斷奶,但前提是豬場的技術管理措施和設施條件要足夠好。
而如果出欄指標是每頭母豬一年提供16頭,如果每窩可提供8頭的話,那一年產兩窩就可以,哺乳期完全可延長到45天,空懷時間計算方式如下:365-2*(114+45)=47天,也就是說仍然有47天的待配空懷時間,完全夠了。保育階段問題較多的豬場,完全可以考慮采用這種方式,母豬照顧仔豬的能力要遠優于最好的飼養員。
所以建議生產水平差的豬場,沒必要強求超前斷奶,讓豬成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保育條件差,保育死亡率高的豬場,可以考慮適當延長哺乳期,讓母豬協助我們一起把最危險的階段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