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規;養豬場,各類豬群均處于強度生產狀態下,環境條件對其生產力和健康影響極大。
環境條件影響生產力并由此影響經濟效益的高低,這就是環境效益。環境條件包括氣候環境、圈養密度、空氣微生物、舍內生產和貯存的有害氣體,塵土及管理條件等。氣候環境小豬怕冷,大豬怕熱,首先考慮的是氣溫條件。
當豬舍氣流速度為每秒0.15米時,單養仔豬的臨界溫度:初生時35℃,4公斤活重時29℃,10公斤活重時24℃。實際上哺乳仔豬處于群居環境中,常緊靠母豬的腹部,所以溫度還可以低些。生長豬最適宜的溫度是16℃~23℃,每增重10公斤,氣溫下降0.6℃,在此溫度范圍內,可達到正常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氣溫在最適宜溫度以下時,每下降1℃日增重減少17.8℃,高于最適宜溫度時下降得更多。母豬的適宜氣溫在15℃左右,高溫對懷孕母豬危害****,超過27℃時,受胎率下降,超過30℃時受胎率顯著下降。
不論大豬和小豬都怕潮濕,在潮濕的環境中就會感到寒冷。
高濕度豬舍中仔豬生長受阻,其中有的患病死亡,30 日齡活重比飼養在低濕度豬舍中的仔豬低48.5%。在良好的光照條件下,豬的生長速度加快,生產性能提高。居環境仔豬生后1周齡,同窩仔豬間常見到相互咬架和追逐爬跨,這是仔豬健壯的表現。兩窩仔豬合群補料時,窩中最強者相互咬斗,以便形成新群頭領。哺乳期間,這種行為影響生長并不明顯,但育成豬和肥豬,則明顯影響生長速度,受氣豬在限制飼養條件下體重可能落后于強者15 ~30公斤?諔雅c懷孕母豬合群,后入者往往受欺,入群初期離群獨臥,吃食時靠邊站,并時刻警惕強者。等強豬吃飽后,才去吃點殘食, 嚴重影響受胎率和產仔率。
群養豬睡臥時間減少,增加了興奮性,表現出侵占性行為,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降低了日增重。同時,隨著圈養密度或豬群頭數的增加, 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均下降。 從出生到出欄屠宰不換圈的肥育方式有較大的優越性。
因為窩豬之間從哺乳期就建立了穩定的關系,而且保持不變,這符合豬的群居行為,有利于豬的生長。 圈養密度在改建舊豬舍或新建豬舍時, 都要根據不同的豬分別建筑。 母豬舍要求是帶走廊的封閉式豬舍;育肥豬舍可采用半開放式, 寒冷季節加蓋塑料薄膜。所有豬舍均應座北朝南,以便于豬舍采光,并要求在豬舍周圍植樹,改善圈舍小氣候。
一般認為,在限制飼養的情況下, 每群最好不超過30頭,自由采食的豬群可達90頭。在肥育期內盡量不挪圈、不拆群、不并群,最好在原圈喂養。其他環境因素規;B豬時,糞便的處理很重要。 一般要求實行圈外堆肥,封閉發酵,既清潔防止污染,又能提高肥效。
豬舍內空氣中塵埃量的多少,也是影響生產力的因素之一。空氣中塵埃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利用低質量的顆粒飼料、散撒飼料或干粉料造成的。當空氣中的塵埃達到每立方米300毫克時,就影響豬的生長。因此,規模養豬所用的飼料應是濕拌配合飼料或好的顆粒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