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價下跌,讓我國生豬養殖集中度提升!
- 發布時間: 2021-06-03 點擊次數:758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連續1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3.0%,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養殖企業出欄增加的背景下,國內豬肉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下跌。
豬肉價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豬企商品豬售價上。新希望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4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環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豬企也出現銷售量增長、豬價下跌的情況。 生豬價格的下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買到更便宜豬肉,實現“豬肉自由”,“菜籃子”可以變得更加豐富。但豬價下跌,對部分小養殖戶和小豬企而言,則是困境。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從散養時代快進到規模化養殖時代。 這輪豬價下跌,主要從三個方面改變了我國生豬養殖模式,提升了生豬養殖業集中度。 01 成本問題 養殖戶和小豬企的養殖手段相對落后,缺乏規模優勢,無力消化原料價格上漲、固定成本難以分攤下的養豬成本高企,他們是這輪豬價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場主體。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大中型豬企。雖然面對養殖成本上升,這些豬企老板也憂心忡忡,但豬價真的下跌,對大型豬企而言不全是壞事。因為經過淘汰,在下一輪豬周期開始時,大型豬企有望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賺取到更多利潤。
目前豬價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這樣的豬價,對于很多小養殖戶而言,養一頭豬就可能虧損幾百元,根本無力承受。但大型豬企怎樣呢?溫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15元/斤。也就是說,如果豬價下跌到15元/斤附近,還能保持盈虧平衡。繼續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會怎樣?溫氏股份的回答是,問題不大。通過分攤固定成本費用,加之公司產能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來,溫氏股份全年有望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豬企都無力承擔。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為8元/斤,如此成本優勢,使其可以碾壓很多豬企。
目前生豬養殖企業分化明顯。根據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在A股市場豬產業板塊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凈利潤增長,另一半則大幅下跌。上市豬企的業績尚且冰火兩重天,其他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的日子有多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02 擴張能力問題
盡管目前豬價下跌,影響了豬企利潤,但很多大型豬企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債、融資,用于產能擴張。牧原股份原本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籌集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無奈因市場質疑其財務造假影響,可轉債發行被擱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來牧原股份抓住了國家鼓勵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機會,大舉建設養豬場,總出欄量已從2019年的1025萬頭,增加到2020年的1811萬頭,而今年則預計出欄4000萬頭,目前建成的養豬場產能是6000萬頭,到今年年底預計出欄8000萬頭;而已經拿下的土地,則可供公司將產能增加到1億頭。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擴張步伐也從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設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購了興農發牧業61%股權,興農發牧業是一家以“生豬產業鏈”為主營核心的企業,主要在浙江地區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已經在浙江省完成了超過100萬頭的產能布局,是浙江地區規模居于前列的生豬養殖集團。天邦股份表示,收購興農發,可以對公司在浙江的生豬養殖業務發展具有完全決策權,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場開始自主拓展業務,完善天邦股份在長三角區域布局,擴大公司業務規模。而去年以來,天邦股份加碼主業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與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滁州市區域內建成年出欄5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暨食品產業園項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擬在江蘇、安徽、廣西、河北、山東等省份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擬在安徽、廣西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
這些上市豬企之所以熱衷逆市擴張,內在動力當然是搶占市場份額。因為只有足夠大的規模,才能抵御風險,應對競爭,并在行業洗牌中,將其他無力擴張、被市場淘汰的企業領地收入囊中,在行業中擁有更大話語權。在他們看來,即便后期產能過剩,市場也會率先淘汰規模小、產能差的中小散戶或企業,他們則始終是淘汰賽贏家。
03 智能養殖問題
大型豬企采取智能化養殖方法,降低了生豬養殖成本,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由于實力有限,規模很小,很難引入智能化養殖方式,因此,在豬價下跌過程中早早被市場淘汰。
智能化養殖究竟有多厲害?牧原股份的整個生豬養殖流程,從喂料、豬群監測,到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被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生豬產業化、系統化和工業化已徹底打破傳統養豬方式,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3個極限,這顯然是一般養殖戶和小豬企所難以企及的。
同樣,新希望集團在北京平谷投資建設的智能養豬項目,從飼料輸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無須人工喂食,豬舍內環境參數自動化調節,保證生豬****生長環境。如遇生豬進食異常,通過智能化分析,能幫助飼養員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很顯然,智能化養豬,通過自動控溫、自動喂料、自動監測發情生病等,豬企可以實現精準管理,從而提高產仔率,讓豬生病少、長得快;智能養豬還能把員工從臟苦累活中解放出來,有利于解決用工難,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著畜牧業發展方向。
當然,生豬養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一些依靠生豬養殖脫貧或發家致富的養殖戶,其未來的脫貧成果如何鞏固,穩定的收入來源到哪里尋找?如何發揮大型豬企作用,通過對中小養殖戶幫扶,為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已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連續1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3.0%,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養殖企業出欄增加的背景下,國內豬肉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下跌。
豬肉價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豬企商品豬售價上。新希望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4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環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豬企也出現銷售量增長、豬價下跌的情況。 生豬價格的下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買到更便宜豬肉,實現“豬肉自由”,“菜籃子”可以變得更加豐富。但豬價下跌,對部分小養殖戶和小豬企而言,則是困境。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從散養時代快進到規;B殖時代。 這輪豬價下跌,主要從三個方面改變了我國生豬養殖模式,提升了生豬養殖業集中度。 01 成本問題 養殖戶和小豬企的養殖手段相對落后,缺乏規模優勢,無力消化原料價格上漲、固定成本難以分攤下的養豬成本高企,他們是這輪豬價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場主體。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大中型豬企。雖然面對養殖成本上升,這些豬企老板也憂心忡忡,但豬價真的下跌,對大型豬企而言不全是壞事。因為經過淘汰,在下一輪豬周期開始時,大型豬企有望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賺取到更多利潤。
目前豬價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這樣的豬價,對于很多小養殖戶而言,養一頭豬就可能虧損幾百元,根本無力承受。但大型豬企怎樣呢?溫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15元/斤。也就是說,如果豬價下跌到15元/斤附近,還能保持盈虧平衡。繼續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會怎樣?溫氏股份的回答是,問題不大。通過分攤固定成本費用,加之公司產能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來,溫氏股份全年有望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豬企都無力承擔。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為8元/斤,如此成本優勢,使其可以碾壓很多豬企。
目前生豬養殖企業分化明顯。根據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在A股市場豬產業板塊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凈利潤增長,另一半則大幅下跌。上市豬企的業績尚且冰火兩重天,其他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的日子有多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02 擴張能力問題
盡管目前豬價下跌,影響了豬企利潤,但很多大型豬企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債、融資,用于產能擴張。牧原股份原本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籌集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無奈因市場質疑其財務造假影響,可轉債發行被擱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來牧原股份抓住了國家鼓勵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機會,大舉建設養豬場,總出欄量已從2019年的1025萬頭,增加到2020年的1811萬頭,而今年則預計出欄4000萬頭,目前建成的養豬場產能是6000萬頭,到今年年底預計出欄8000萬頭;而已經拿下的土地,則可供公司將產能增加到1億頭。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擴張步伐也從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設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購了興農發牧業61%股權,興農發牧業是一家以“生豬產業鏈”為主營核心的企業,主要在浙江地區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已經在浙江省完成了超過100萬頭的產能布局,是浙江地區規模居于前列的生豬養殖集團。天邦股份表示,收購興農發,可以對公司在浙江的生豬養殖業務發展具有完全決策權,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場開始自主拓展業務,完善天邦股份在長三角區域布局,擴大公司業務規模。而去年以來,天邦股份加碼主業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與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滁州市區域內建成年出欄5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暨食品產業園項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擬在江蘇、安徽、廣西、河北、山東等省份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擬在安徽、廣西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
這些上市豬企之所以熱衷逆市擴張,內在動力當然是搶占市場份額。因為只有足夠大的規模,才能抵御風險,應對競爭,并在行業洗牌中,將其他無力擴張、被市場淘汰的企業領地收入囊中,在行業中擁有更大話語權。在他們看來,即便后期產能過剩,市場也會率先淘汰規模小、產能差的中小散戶或企業,他們則始終是淘汰賽贏家。
03 智能養殖問題
大型豬企采取智能化養殖方法,降低了生豬養殖成本,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由于實力有限,規模很小,很難引入智能化養殖方式,因此,在豬價下跌過程中早早被市場淘汰。
智能化養殖究竟有多厲害?牧原股份的整個生豬養殖流程,從喂料、豬群監測,到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被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生豬產業化、系統化和工業化已徹底打破傳統養豬方式,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3個極限,這顯然是一般養殖戶和小豬企所難以企及的。
同樣,新希望集團在北京平谷投資建設的智能養豬項目,從飼料輸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無須人工喂食,豬舍內環境參數自動化調節,保證生豬****生長環境。如遇生豬進食異常,通過智能化分析,能幫助飼養員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很顯然,智能化養豬,通過自動控溫、自動喂料、自動監測發情生病等,豬企可以實現精準管理,從而提高產仔率,讓豬生病少、長得快;智能養豬還能把員工從臟苦累活中解放出來,有利于解決用工難,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著畜牧業發展方向。
當然,生豬養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一些依靠生豬養殖脫貧或發家致富的養殖戶,其未來的脫貧成果如何鞏固,穩定的收入來源到哪里尋找?如何發揮大型豬企作用,通過對中小養殖戶幫扶,為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已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連續1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3.0%,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養殖企業出欄增加的背景下,國內豬肉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下跌。
豬肉價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豬企商品豬售價上。新希望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4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環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豬企也出現銷售量增長、豬價下跌的情況。 生豬價格的下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買到更便宜豬肉,實現“豬肉自由”,“菜籃子”可以變得更加豐富。但豬價下跌,對部分小養殖戶和小豬企而言,則是困境。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從散養時代快進到規;B殖時代。 這輪豬價下跌,主要從三個方面改變了我國生豬養殖模式,提升了生豬養殖業集中度。 01 成本問題 養殖戶和小豬企的養殖手段相對落后,缺乏規模優勢,無力消化原料價格上漲、固定成本難以分攤下的養豬成本高企,他們是這輪豬價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場主體。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大中型豬企。雖然面對養殖成本上升,這些豬企老板也憂心忡忡,但豬價真的下跌,對大型豬企而言不全是壞事。因為經過淘汰,在下一輪豬周期開始時,大型豬企有望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賺取到更多利潤。
目前豬價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這樣的豬價,對于很多小養殖戶而言,養一頭豬就可能虧損幾百元,根本無力承受。但大型豬企怎樣呢?溫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15元/斤。也就是說,如果豬價下跌到15元/斤附近,還能保持盈虧平衡。繼續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會怎樣?溫氏股份的回答是,問題不大。通過分攤固定成本費用,加之公司產能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來,溫氏股份全年有望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豬企都無力承擔。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為8元/斤,如此成本優勢,使其可以碾壓很多豬企。
目前生豬養殖企業分化明顯。根據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在A股市場豬產業板塊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凈利潤增長,另一半則大幅下跌。上市豬企的業績尚且冰火兩重天,其他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的日子有多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02 擴張能力問題
盡管目前豬價下跌,影響了豬企利潤,但很多大型豬企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債、融資,用于產能擴張。牧原股份原本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籌集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無奈因市場質疑其財務造假影響,可轉債發行被擱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來牧原股份抓住了國家鼓勵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機會,大舉建設養豬場,總出欄量已從2019年的1025萬頭,增加到2020年的1811萬頭,而今年則預計出欄4000萬頭,目前建成的養豬場產能是6000萬頭,到今年年底預計出欄8000萬頭;而已經拿下的土地,則可供公司將產能增加到1億頭。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擴張步伐也從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設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購了興農發牧業61%股權,興農發牧業是一家以“生豬產業鏈”為主營核心的企業,主要在浙江地區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已經在浙江省完成了超過100萬頭的產能布局,是浙江地區規模居于前列的生豬養殖集團。天邦股份表示,收購興農發,可以對公司在浙江的生豬養殖業務發展具有完全決策權,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場開始自主拓展業務,完善天邦股份在長三角區域布局,擴大公司業務規模。而去年以來,天邦股份加碼主業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與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滁州市區域內建成年出欄5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暨食品產業園項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擬在江蘇、安徽、廣西、河北、山東等省份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擬在安徽、廣西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
這些上市豬企之所以熱衷逆市擴張,內在動力當然是搶占市場份額。因為只有足夠大的規模,才能抵御風險,應對競爭,并在行業洗牌中,將其他無力擴張、被市場淘汰的企業領地收入囊中,在行業中擁有更大話語權。在他們看來,即便后期產能過剩,市場也會率先淘汰規模小、產能差的中小散戶或企業,他們則始終是淘汰賽贏家。
03 智能養殖問題
大型豬企采取智能化養殖方法,降低了生豬養殖成本,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由于實力有限,規模很小,很難引入智能化養殖方式,因此,在豬價下跌過程中早早被市場淘汰。
智能化養殖究竟有多厲害?牧原股份的整個生豬養殖流程,從喂料、豬群監測,到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被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生豬產業化、系統化和工業化已徹底打破傳統養豬方式,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3個極限,這顯然是一般養殖戶和小豬企所難以企及的。
同樣,新希望集團在北京平谷投資建設的智能養豬項目,從飼料輸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無須人工喂食,豬舍內環境參數自動化調節,保證生豬****生長環境。如遇生豬進食異常,通過智能化分析,能幫助飼養員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很顯然,智能化養豬,通過自動控溫、自動喂料、自動監測發情生病等,豬企可以實現精準管理,從而提高產仔率,讓豬生病少、長得快;智能養豬還能把員工從臟苦累活中解放出來,有利于解決用工難,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著畜牧業發展方向。
當然,生豬養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一些依靠生豬養殖脫貧或發家致富的養殖戶,其未來的脫貧成果如何鞏固,穩定的收入來源到哪里尋找?如何發揮大型豬企作用,通過對中小養殖戶幫扶,為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已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連續1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3.0%,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養殖企業出欄增加的背景下,國內豬肉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下跌。
豬肉價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豬企商品豬售價上。新希望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4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環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豬企也出現銷售量增長、豬價下跌的情況。 生豬價格的下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買到更便宜豬肉,實現“豬肉自由”,“菜籃子”可以變得更加豐富。但豬價下跌,對部分小養殖戶和小豬企而言,則是困境。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從散養時代快進到規;B殖時代。 這輪豬價下跌,主要從三個方面改變了我國生豬養殖模式,提升了生豬養殖業集中度。 01 成本問題 養殖戶和小豬企的養殖手段相對落后,缺乏規模優勢,無力消化原料價格上漲、固定成本難以分攤下的養豬成本高企,他們是這輪豬價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場主體。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大中型豬企。雖然面對養殖成本上升,這些豬企老板也憂心忡忡,但豬價真的下跌,對大型豬企而言不全是壞事。因為經過淘汰,在下一輪豬周期開始時,大型豬企有望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賺取到更多利潤。
目前豬價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這樣的豬價,對于很多小養殖戶而言,養一頭豬就可能虧損幾百元,根本無力承受。但大型豬企怎樣呢?溫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15元/斤。也就是說,如果豬價下跌到15元/斤附近,還能保持盈虧平衡。繼續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會怎樣?溫氏股份的回答是,問題不大。通過分攤固定成本費用,加之公司產能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來,溫氏股份全年有望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豬企都無力承擔。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為8元/斤,如此成本優勢,使其可以碾壓很多豬企。
目前生豬養殖企業分化明顯。根據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在A股市場豬產業板塊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凈利潤增長,另一半則大幅下跌。上市豬企的業績尚且冰火兩重天,其他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的日子有多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02 擴張能力問題
盡管目前豬價下跌,影響了豬企利潤,但很多大型豬企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債、融資,用于產能擴張。牧原股份原本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籌集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無奈因市場質疑其財務造假影響,可轉債發行被擱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來牧原股份抓住了國家鼓勵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機會,大舉建設養豬場,總出欄量已從2019年的1025萬頭,增加到2020年的1811萬頭,而今年則預計出欄4000萬頭,目前建成的養豬場產能是6000萬頭,到今年年底預計出欄8000萬頭;而已經拿下的土地,則可供公司將產能增加到1億頭。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擴張步伐也從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設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購了興農發牧業61%股權,興農發牧業是一家以“生豬產業鏈”為主營核心的企業,主要在浙江地區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已經在浙江省完成了超過100萬頭的產能布局,是浙江地區規模居于前列的生豬養殖集團。天邦股份表示,收購興農發,可以對公司在浙江的生豬養殖業務發展具有完全決策權,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場開始自主拓展業務,完善天邦股份在長三角區域布局,擴大公司業務規模。而去年以來,天邦股份加碼主業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與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滁州市區域內建成年出欄5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暨食品產業園項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擬在江蘇、安徽、廣西、河北、山東等省份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擬在安徽、廣西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
這些上市豬企之所以熱衷逆市擴張,內在動力當然是搶占市場份額。因為只有足夠大的規模,才能抵御風險,應對競爭,并在行業洗牌中,將其他無力擴張、被市場淘汰的企業領地收入囊中,在行業中擁有更大話語權。在他們看來,即便后期產能過剩,市場也會率先淘汰規模小、產能差的中小散戶或企業,他們則始終是淘汰賽贏家。
03 智能養殖問題
大型豬企采取智能化養殖方法,降低了生豬養殖成本,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由于實力有限,規模很小,很難引入智能化養殖方式,因此,在豬價下跌過程中早早被市場淘汰。
智能化養殖究竟有多厲害?牧原股份的整個生豬養殖流程,從喂料、豬群監測,到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被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生豬產業化、系統化和工業化已徹底打破傳統養豬方式,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3個極限,這顯然是一般養殖戶和小豬企所難以企及的。
同樣,新希望集團在北京平谷投資建設的智能養豬項目,從飼料輸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無須人工喂食,豬舍內環境參數自動化調節,保證生豬****生長環境。如遇生豬進食異常,通過智能化分析,能幫助飼養員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很顯然,智能化養豬,通過自動控溫、自動喂料、自動監測發情生病等,豬企可以實現精準管理,從而提高產仔率,讓豬生病少、長得快;智能養豬還能把員工從臟苦累活中解放出來,有利于解決用工難,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著畜牧業發展方向。
當然,生豬養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一些依靠生豬養殖脫貧或發家致富的養殖戶,其未來的脫貧成果如何鞏固,穩定的收入來源到哪里尋找?如何發揮大型豬企作用,通過對中小養殖戶幫扶,為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已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連續1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3.0%,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養殖企業出欄增加的背景下,國內豬肉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下跌。
豬肉價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豬企商品豬售價上。新希望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4月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環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豬企也出現銷售量增長、豬價下跌的情況。 生豬價格的下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買到更便宜豬肉,實現“豬肉自由”,“菜籃子”可以變得更加豐富。但豬價下跌,對部分小養殖戶和小豬企而言,則是困境。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從散養時代快進到規;B殖時代。 這輪豬價下跌,主要從三個方面改變了我國生豬養殖模式,提升了生豬養殖業集中度。 01 成本問題 養殖戶和小豬企的養殖手段相對落后,缺乏規模優勢,無力消化原料價格上漲、固定成本難以分攤下的養豬成本高企,他們是這輪豬價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場主體。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大中型豬企。雖然面對養殖成本上升,這些豬企老板也憂心忡忡,但豬價真的下跌,對大型豬企而言不全是壞事。因為經過淘汰,在下一輪豬周期開始時,大型豬企有望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賺取到更多利潤。
目前豬價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這樣的豬價,對于很多小養殖戶而言,養一頭豬就可能虧損幾百元,根本無力承受。但大型豬企怎樣呢?溫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15元/斤。也就是說,如果豬價下跌到15元/斤附近,還能保持盈虧平衡。繼續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會怎樣?溫氏股份的回答是,問題不大。通過分攤固定成本費用,加之公司產能釋放、產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來,溫氏股份全年有望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豬企都無力承擔。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為8元/斤,如此成本優勢,使其可以碾壓很多豬企。
目前生豬養殖企業分化明顯。根據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在A股市場豬產業板塊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凈利潤增長,另一半則大幅下跌。上市豬企的業績尚且冰火兩重天,其他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的日子有多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02 擴張能力問題
盡管目前豬價下跌,影響了豬企利潤,但很多大型豬企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債、融資,用于產能擴張。牧原股份原本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籌集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無奈因市場質疑其財務造假影響,可轉債發行被擱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來牧原股份抓住了國家鼓勵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機會,大舉建設養豬場,總出欄量已從2019年的1025萬頭,增加到2020年的1811萬頭,而今年則預計出欄4000萬頭,目前建成的養豬場產能是6000萬頭,到今年年底預計出欄8000萬頭;而已經拿下的土地,則可供公司將產能增加到1億頭。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擴張步伐也從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廣西崇左市江州區設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購了興農發牧業61%股權,興農發牧業是一家以“生豬產業鏈”為主營核心的企業,主要在浙江地區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已經在浙江省完成了超過100萬頭的產能布局,是浙江地區規模居于前列的生豬養殖集團。天邦股份表示,收購興農發,可以對公司在浙江的生豬養殖業務發展具有完全決策權,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場開始自主拓展業務,完善天邦股份在長三角區域布局,擴大公司業務規模。而去年以來,天邦股份加碼主業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與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滁州市區域內建成年出欄5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暨食品產業園項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擬在江蘇、安徽、廣西、河北、山東等省份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擬在安徽、廣西建設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項目。
這些上市豬企之所以熱衷逆市擴張,內在動力當然是搶占市場份額。因為只有足夠大的規模,才能抵御風險,應對競爭,并在行業洗牌中,將其他無力擴張、被市場淘汰的企業領地收入囊中,在行業中擁有更大話語權。在他們看來,即便后期產能過剩,市場也會率先淘汰規模小、產能差的中小散戶或企業,他們則始終是淘汰賽贏家。
03 智能養殖問題
大型豬企采取智能化養殖方法,降低了生豬養殖成本,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小養殖戶和小豬企由于實力有限,規模很小,很難引入智能化養殖方式,因此,在豬價下跌過程中早早被市場淘汰。
智能化養殖究竟有多厲害?牧原股份的整個生豬養殖流程,從喂料、豬群監測,到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被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生豬產業化、系統化和工業化已徹底打破傳統養豬方式,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3個極限,這顯然是一般養殖戶和小豬企所難以企及的。
同樣,新希望集團在北京平谷投資建設的智能養豬項目,從飼料輸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無須人工喂食,豬舍內環境參數自動化調節,保證生豬****生長環境。如遇生豬進食異常,通過智能化分析,能幫助飼養員第一時間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很顯然,智能化養豬,通過自動控溫、自動喂料、自動監測發情生病等,豬企可以實現精準管理,從而提高產仔率,讓豬生病少、長得快;智能養豬還能把員工從臟苦累活中解放出來,有利于解決用工難,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著畜牧業發展方向。
當然,生豬養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一些依靠生豬養殖脫貧或發家致富的養殖戶,其未來的脫貧成果如何鞏固,穩定的收入來源到哪里尋找?如何發揮大型豬企作用,通過對中小養殖戶幫扶,為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已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 上一篇:散戶利好!農業農村部: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
下一篇:豬場又要拆?生豬產能已基本恢復,“環!币琅f是存亡關鍵! - 返回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