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玉米市場重燃希望?
- 發布時間: 2017-02-22 點擊次數:858
-
國內玉米市場長期籠罩在庫存高、產量高、進口高的“三高”陰影下。2016年作為玉米收儲市場化改革元年,是農業供給側改革道路上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對國內玉米市場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
實施8年之久的東北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取消,使得2016年玉米價格整體呈現震蕩走低態勢。從年初的恐慌性下跌,到6月份優質玉米稀缺致使價格逆勢上行;從9月新糧上市價格再度大幅下行,到年末隨著天氣、物流等因素影響又一次強勢反彈,種植戶的心緒如同坐上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玉米均價為每噸1621元,較年初下跌341元,跌幅為17.4%。
經過2016年一年的調整,國產玉米競爭力有所加強,國內外玉米差價大幅縮小,玉米及玉米替代品進口受到明顯抑制。不過,國內玉米高庫存的問題依然嚴重。
2017年是玉米市場化改革進程的第二年,去庫存調結構仍將是玉米市場的主旋律。經過前期大幅下行,玉米價格已跌至種植成本線附近。由于政策影響力繼續下降,市場供需狀況對價格的影響上升,市場博弈將進入白熱化時期。而臨儲政策改革、各項玉米補貼政策及其他相關政策的出臺,玉米播種面積減少、市場消費需求變化、進口糧食到港頻率以及市場情緒等都將成為影響2017年玉米行情的關鍵因素。
大量過剩玉米涌入市場,可能加劇供應壓力,玉米價格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為了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各項補貼政策的順利實施將成為保證農民合理收益和產業鏈協調發展的關鍵。
與2016開年發布玉米定向銷售利空消息不同,2017年開年國內玉米市場政策“暖風”頻吹,利好不斷涌現:一方面,《關于支持實施飼料加工企業補貼政策的通知》下達,首次對東北飼料企業進行玉米加工補貼,扶持力度加大;另一方面,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出爐,將玉米結構調整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生產者補貼、加工者補貼等多項政策,讓國內玉米市場重燃希望。
東北玉米開年迎利好
春節長假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財政部、國家糧食局火速下達《關于支持實施飼料加工企業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為了支持玉米購銷市場化改革,加快東北主產區新產玉米就地加工轉化,2017年將對東北三省一區實施飼料企業補貼政策。從文件印發之日起至2017年6月底,2015年實際飼料產量5萬噸以上、就地采購、自建倉儲設施的飼料加工企業可以享受2016年新產玉米的補貼政策。2月3日吉林省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玉米購銷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引導多元主體入市經營,認真執行深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收購期內獎補政策,鼓勵企業多收、多加、多建庫存,優先收購本地糧、本省糧,****努力轉化玉米。
這是近年來國家首次對東北飼料企業進行補貼,此政策對東北地區玉米需求有一定提振效果,也有利于東北飼料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雖然至今各地實質性的補貼細則尚未出臺,但玉米補貼政策首次關照飼料企業,意味著繼東北玉米深加工補貼政策之后,國家扶持力度繼續加大。在東北玉米市場價格如此低迷之時,此舉對東北玉米市場猶如注入一針興奮劑。用糧企業的原料采購有了價格優勢,生產需求加大,將提振當地玉米消費,尤其可緩解二三月份農民賣糧高峰期的銷售壓力,利好東北產區玉米。
另外,在黑龍江、吉林兩省相繼對外銷玉米整車運輸減免高速公路通行費后,遼寧也傳出消息,或將實施玉米“綠色通道”政策。上述政策的實施,降低了東北玉米外發運輸費用,勢必加速東北玉米銷售進度。一方面緩解了東北農戶“賣糧難”問題,另一方面也對東北基層玉米價格形成支撐。同時,各地地儲零星開庫,國儲入市收購消息盛傳。南方市場對東北優質玉米的需求仍在,多重利好將穩定東北優質玉米價格。
調減玉米仍是主旋律
2017年是中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年,2月5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第14次聚焦三農。關于玉米市場,重點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改革價格機制。文件指出,要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防止出現“賣糧難”。“賣糧難”是一號文件重點關注的問題。在2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指出,現在農民最擔心“賣糧難”。按照一號文件要求,一定要確保現在這個結骨眼上,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庫存糧,有車運糧,防止出現大面積的“賣糧難”。
二是降庫存。采取綜合措施促進過腹轉化、加工轉化,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落實玉米“市場化收購+補貼”等政策,穩定收益預期。這是繼2016年將降庫存寫入一號文件后,進一步細化如何降庫存。其中,鼓勵多元主體入市收購政策與財政部、國家糧食局補貼東北飼料企業收購政策交相呼應。
三是調整種植結構。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要擴大飼料作物種植面積,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農業部表示,今年將繼續調減玉米面積1000萬畝。種植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玉米調減是從去年延續至今年的關鍵詞。去年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3000萬畝;今年仍然聚焦“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調減玉米1000萬畝,改種大豆、雜糧、青貯玉米等作物。今年,中央財政加大結構調整支持力度,增加“糧改豆”“糧改飼”補助資金規模,要根據結構調整的任務,落實補助資金,盡快兌現到戶,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臨儲玉米政策取消,2016年玉米播種面積出現了近14年來的首次下滑,但仍處于歷史第三高水平。2016年玉米產量仍處于歷史次高水平!吨袊y計年鑒》數據顯示,國內玉米產量由2004年的1.30億噸增加到2014年的2.15億噸。玉米產量數年居中國糧食產量首位。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2月數據,2016年全國玉米產量2.1955億噸,下降508萬噸。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內蒙古4省區玉米面積約2.1億畝,占全國總面積的40%左右。玉米種植結構調整,東北首當其沖。
玉米價格有政策支撐
日前,農業部發布月度供需數據,預計中國玉米進口量將降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農業部月報數據顯示,預計2016/2017年度(10月至次年9月)進口玉米80萬噸,低于2016年全年的320萬噸,只相當于過去十年年均進口量的三分之一。2016年玉米進口量顯著萎縮,玉米市場化改革初見成效。2017年將延續2016年的玉米政策,各項補貼保持穩定。
近期市場有傳言稱,東北地區可能啟動大規模一次性收儲,此舉將提振東北玉米市場價格。雖然目前并沒有大規模一次性收儲的正式文件出臺,但黑龍江已有部分地級糧庫開始收購,水份30%的二等玉米收購價每公斤0.96~1.04元;有部分貿易商反映,已和糧庫簽訂合同,國標二等糧玉米入庫價1320~1350元(噸價,下同)。
根據當前國家糧食價格市場化政策的導向,除非出現極端情況,否則政策性收購的可能性并不大。雖然目前國內玉米整體價格仍較為悲觀,但玉米價格已跌至種植成本線附近,玉米價格的階段性、政策性底部已現,預計繼續下跌的幅度并不會太大。
同時,支撐玉米生產、加工、消費的相關政策仍繼續,包括玉米種植者補貼、玉米深加工補貼、玉米淀粉等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東北外運高速費減免等?梢耘袛啵磥硪欢螘r間內,國內玉米價格保持在1300~1400元成本線的可能性比較大,此價格不僅在國內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還可以減少進口玉米需求,擋住大量替代品進口,實現玉米供需結構調整的戰略目標。
節后市場“冰火兩重天”
春節后,港口玉米購銷逐漸恢復,國內玉米市場出現“冰火兩重天”局面。華北玉米價格兌現節前下跌預期。同時,北方港口玉米價格緩慢穩步上漲,以突破1500元關口之勢迎接元宵節的到來,南方港口玉米價格也小幅走強。但上述行情“曇花一現”,僅持續4天即重回跌勢。截至2月14日,北方錦州港干糧主流收購價(含水15%以內)1460~1480元,鲅魚圈港內玉米價格報至1440~1460元,均較元宵節前下跌10~20元。南方港口玉米價格基本平穩,主流收購價1580~1600元,廣東遼吉玉米成交報價1630~1640元,較春節前上漲10~20元。
北方港口玉米價格之所以突破1500元關口,一方面,因裝船需求增加、企業為搶量而提價;另一方面,收購期貨玉米的商家數量較多,加上大型貿易主體陸續開始收購,價格得到支撐。元宵節后北方港口玉米價格轉勢下跌,是因為玉米集港數量增加速度較快,引發市場對產地出貨壓力的恐慌而下調價格。元宵節后港口玉米價格上漲僅是“曇花一現”,主要是由于當前國內玉米市場缺乏持續上漲的需求推動力。
而后期北方港口玉米價格漲跌的研判,還要進一步關注東北農戶春耕前最后一波賣糧高峰,以及新政策走向、供需雙方的博弈等情況。
上半年行情弱勢難改
國內玉米供給側改革,實質是讓供需匹配,在保證國內用糧安全的前提下讓國內玉米具備國際競爭力,從而助力下游玉米消費良性發展。將國產玉米長期維持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價格水平上,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玉米過剩問題,讓國內玉米市場健康發展。
經過去年一整年的調整,國內外玉米差價大幅縮小,國產玉米競爭力有所加強,進口玉米受到明顯抑制。但由于國內玉米依然處于高庫存狀態,在當前情況下,玉米價格過分走高將重新降低國內玉米市場競爭力,會使得進口玉米再次替代國產玉米,因此,玉米價格大幅反彈恐難以實現。
2016年初,農業部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6-2025)》,對未來十年玉米市場形勢進行展望。從目前來看,“預計2016年玉米價格回落明顯”“預計2016年玉米播種面積減少約1770萬畝,總產量減少約940萬噸”“預計2016年玉米消費量大幅上升,增加約2000萬噸”的判斷都較為準確。而報告中提到的“預計玉米價格的低迷將持續5年左右”有較高的可信度。同時,參考國家初步確定玉米生產者補貼實行3年,玉米行情很有可能呈現出持續3年左右低迷的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15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6539萬噸,收購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616萬噸。可以看出,在價格大幅下行及物流不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玉米收購進度明顯放慢。而目前仍有大量玉米未進入市場,對玉米價格構成潛在壓力。另外,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6/2017年度玉米結余量將在3000萬噸左右。當前國內玉米供過于求的局面難以扭轉,今年上半年供應壓力將使玉米行情弱勢難改。
展望后市,雖然今年上半年玉米價格大幅反彈的可能不太,但國家為防止農民“賣糧難”的決心十分明顯,針對東北的玉米加工企業收購補貼對提振產區玉米消費的作用已有所顯現,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多項政策細節將給玉米市場帶來一定利好支撐。
目前市場購銷活動尚未完全恢復,預計短期內玉米價格平穩仍為主調,而諸多變化因素將攪動下半年玉米市場,迎來價格拐點存在可能性。
- 上一篇:CFT豬評:企業無持續壓價條件 短期豬價穩中漲跌態
下一篇:冷熱多變,謹防豬場綜合疫病 - 返回新聞列表